EN

年輕人怎麼看待喝茶這件事?

2021-06-12







年輕人怎麼看待喝茶這件事?

茶是什麼?

對於愛喝茶的我來說,這個問題同樣難以回答。不是說「茶」這件事情不好討論,而是面向甚廣,也不知道該從何談起。下午我和若水小品的樓主佳敏姐在看待這個問題,她回答我說,年輕人看待喝茶這件事,其實如同年輕人看待自己的困惑般一樣難解。

什麼意思呢?「茶」這個既傳統又現代的東西,到了我自己身上,就只是日常生活中,每天會看見、聞到、喝過的東西,既然它是這麼簡單的東西,那又為何如此難以解釋?

在我們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這些五感,去經驗天地自然時,「茶」就不那麼好解釋了。「茶」對於年輕人來說,聞到香味,像是路邊的手搖杯,聞到味道,看到招牌店面設計,或是即時帶走,或是落腳休息,因為短暫的相遇,認識當下短暫的美好。因為曾經年輕的我看待「茶」是祖孫倆兒時建立的時光,它對我來說,有的時候像是醍醐灌頂、有時像是一個故事。

這些年,我朋友邵司在逢甲任教時,也曾深深好奇,他身邊找過他設計過名片的客戶或是朋友,他們的內心是什麼樣的光景?從五感上,找出一點點讓自己感動的東西,從周遭美好的事物堆積,讓它成為一個延續的可能,課堂上的大學生才能夠開始了解,求學階段的他們如何看到好的一面?然後將它實踐出來。原來,大學生他們看待喝茶,是一種有修養、有某種高超技巧的距離感。

我們再來從「空間」去看待「茶」的關係。

之前在食養山房工作時,才深刻體會,我們是環境的一部份,環境與經歷,促使我們認識環境與自身安定的居所,有個統一的認知。因為一個好的空間,就像是孵蛋一樣,需要時間慢慢呵護照料,空間不只是在呈現一個物與精神的交會,它亦是一個物與精神的舞台。

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時有明法而不議,萬物有成理而不說。在莊子的生命經驗來看,他看待天地,如同我們看待空間一樣,都應該展現這個空間與我之間的關係。舉例來說,一個希望表現好的成績的學生,他經常出入的空間大部分一定是能解放他思慮的場所,反過來看,這樣的場所或許是圖書室,或許是一個讀書氣氛好的環境。

天地之間的美它從來不說,四季交替的規律它不去議論,萬物生起毀壞它不去言談。這樣的環境對於空間與物的交織,才真正理解飲茶文化的怡情養性,原來老一輩他們看待喝茶的美好,從自己的起居開始,慢慢從空間與自然交織。

年輕人的一輩對於空間的互動上,時常碰到「因為要創造某個東西,所以把周遭附近的東西全部丟掉」的這種情形。這也是我之前在大學演講「禪」學思想時,他們很難理解的東西。如何把該地的特質發揮出來,就取決我們如何和這個空間與環境好好相處與對待。同理,要年輕一輩的他們理解茶,就得思考年輕人他們對於喝茶的種種問題給予恰當的提示,而不是一昧把個人的生命經驗解答他們無法理解的問題。

之所以眼睛看得到天地之間的美好,農夫以他熟稔的經驗判斷什麼是好吃的,什麼是精華,什麼已經熟了,什麼該吃了。而年輕的一輩,只能透過好吃、好香、好喝做一個最簡單的判斷來分析它。對於五感敏銳的人來說,空間就存在著各種事物判斷能力的眼光,如何襯托出四季的佳餚,躍然於餐桌前,與天地共享,這就是食養在做的事。

在日本近代茶室設計的五十年,從古典主義出發到近代設計的兼容並存,一直都取得一個平衡。而當今的台灣民眾對於空間設計還處在一個探索的階段,處處存在著突兀的、東西塞滿的、顏色不協調的比比皆是,遑論年輕人要好好待在一個他們覺得舒適的空間呢?即便一個喝茶的空間,對於年輕人他們更是難以踏入,然而年輕的一輩面臨到「文化創意」的生活指標下,「茶」這件事情就只是解渴的東西,他們也不會去深思如何讓自己過得有品質。

品質與價值如何區分呢?

一個好的品質價格往往是年輕的一輩面臨的考量,時間長遠來看,品質取勝的背後的其實是價格無法取代的價值。而對於年輕人來說,花兩萬塊買智慧型手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價值,但無法轉換花兩千二吃一次食養的感覺。這個其實在價值上,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見解,有的人當然覺得花五十元買一公升的手搖杯,比起坐在茶空間待一兩個小時還喝不到幾口茶,當然覺得有手搖杯有價值。

或許我們可以再簡單說明,不一定去無印良品的消費者本身過著有品質的生活,但至少在大創也能找出能與無印良品同等價值的品質生活。

在精神生活上,其實日本的茶室是茶人延伸生命與四季的舞台,在隈研吾的茶室設計上,我們就能夠看出這個特質,隈研吾的弱建築恰恰說明這點,而所謂的「弱建築」,並不是指脆弱的黑心建築,而是隈研吾運用木材、泥磚、石板、玻璃等天然建材,考量水、光線與空氣等自然環境條件,創造出外表看似柔弱,結構卻更穩固,外柔內剛的「弱建築」。

年輕人「自我」的問題。

在千利休的時代,人是這個空間的舞者,而空間就是乘載他的舞台,在他死後的兩百年,日本對於飲茶進境精神至高無上的經驗,對於我們台灣相較而言,它不是那麼嚴肅的東西,所以年輕人看待飲茶的特色,相較之下較為多元,將台灣本身特有東西融合起來,最具代表的就是珍珠奶茶。

可是在追求品質的年輕人,往往在價格上錙銖必較,打折過後的品質,卻是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。舉例來說,三宅一生的背包許多人在價格上無法理解設計師他們如何看待價值,退而求其次,贗品的曝光率和自我安慰的情形下,物的品質有得時候與人的品性不見得是正比關係。

在年輕的他們面對消費上的確存在著一個無法抗拒的原因之下,「處弱」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「茶」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。守柔處弱這樣的哲學思維,若不作深入的探討,一般人往往會被誤以為是一種甘敗下風,自為人後的消極思想,殊不知這竟是天下最巧妙的應對!

老子所主張的柔弱並非代表軟弱,不是臨事退縮,而是一種能忍小憤,伺機而動的度量和韌性。在剛強和柔弱的對峙中,老子寧靜地居於柔弱的一端,他對於人事與物性做深入而普遍的觀察之後,了解到看來「柔弱」的東西,由於它的彰顯外溢,往往暴露而不能持久。所以老子斷言「柔弱」的呈現勝於「剛強」的表現。

這就是林炳輝先生對於大自然與空間上落實食養山房每個地方,他與天地之間「處弱」之道,對於年輕的一輩,他們面對「茶」的薰陶,「我」的執著有的時候是得放下的,才能夠從空間安頓自身的身、心、靈。

在大學談起「禪」的美學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在下也試著把茶的感覺一點一點放進學生的生活裡,其實這種高度抽象的美感應用,對於西方具體、明顯的美的影響,反而要理解詫寂的美學思想,施力點難以發揮。更何況,年輕人是否能夠理解自來水和礦泉水燒開後哪個比較好喝,這個根本的問題是否能夠迎刃而解?

總結:年輕人他們看待喝茶,如同他們如何看待自己面對愛情,我想這是最貼切他們的形容了,也許在他們身上,我們可以理解我們年輕時,那個美好的悸動在生命中,它如何與我們相伴,它如何使我們變得成熟、圓滿。相對的,他們看待喝茶亦是一個自我的實現,在那個位子,如同他們在舞台上找到自己。

未來的一年,把屬於我們的年代而看見的美好,再次延續「茶」的舞台吧。


read more...